声像诗·虚拟声音装置·线上展 - 20‘’- 2020
>>>>
作品声音地址:Voice Online | 有限的自白书
>>>>
线上展通道:云端独立展览 | Voice Online
作品完成于 2020 年 2 月底,开始于我在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写的长篇笔记(这里我尝试将自己从学术论文式的“去我化”语言中稍微释放出来,重新走向对于“我”的书写)。笔记中讲述了自己对“老家新房”这个短期生活容器以及家庭生活关系的观察。
十年来我头一次在一幢房子里与父母朝夕相处,四十多天,我们都没有出门。我从模糊的意识与思考,到开始整合“外部社会之于我”与“家庭之于我”的关系。当我整理这些观察与体验,我感到自己置身于一种极度清晰的、有边缘感的地方。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边界,开始接受容器内的人与环境,并与环境融合——在某些主观的或被动的排斥中相互容纳。
这种体验甚至有些放松。规律的生活,在明确的边界感之内,琐碎的生活细节开始被不断放大。每件器物,以及使用方法,都重新被注意到。
决定用这些小东西来为作品“发声”的想法,
也是从这里时候开始的。
日常行为在被多次重复后,赋予身体某种仪式感。时间的概念被淡化了,我自觉开始以某些事情的完成度来感受时间,观察也由容器内相对静止的关系转变到每一个细小的单元上。
在这段声音里,我一边吃饭,一边讲了一些关于自己家庭的事情。我曾在很多作品中讨论过女性主义的问题。却从未系统地用这样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家庭,我开始意识到,作为一个还算是比较认真的女权主义者,我对于母亲的认知,居然也不自觉地将她首先作为一位母亲,其次才是一位女性,而这正是女性主义反对的身份认知方式。
在讨论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时,人们最先看到的并不是离自己最近的人或事。而这些细节与关系一旦被重新注意到,被注视,被郑重谈论,带给人的触动可能远超于某些遥远的历史事件与学术语言。
这段体验使我明白,创作需要在不同阶段,置换“由内向外”与“由外向内”两种不同的观察模式。体验外观与内省双进程的相互影响。